作者:徐源
分类:诗歌及赏析
字数:45153字
ISBM:
价格:¥3.00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09
提供方:
提供方简介:
图书简介:《一梦经年》是徐源2008年至2011年创作的诗歌作品,全书分为三辑,是诗人对故土和人生的感恩,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及悲悯情怀,其中大部分在《诗刊》《星星》等四十多家刊物上发表过,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作者参加《诗刊》社第27届“青春诗会”后的首部诗集。——获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第五届宝石文学奖提名奖。贵州西部大山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少数族群——穿青人,年轻的诗歌写作者徐源就是这个神秘族群中的一员。他的写作很自然地植根于脚下的土地和我们所共同面对的时代,他就在乡间教书、写作,少了一些进城文人对乡村的虚妄赞美和浅薄怀想。这种抒写不虚假不矫情,他和他笔下的乡土是融为一体的,处处流淌着深沉、古老的忧伤……——(《诗刊》编辑,诗人蓝野)陈因徐源的诗歌沉郁凝重。在时代的手臂可能忽略的地方,徐源以发现的眼睛再现真实,诗章里漫漶着迂缓滞重、凝气结血的水流,生存之苦与时代潮流有机地结合,深入现实世界,诗的蕴藉穿透空间,在时间的线性里关怀生灵。人与自然,人与现世,人与疾病衰老,人与无常生灭的抗衡等,在徐源的诗歌里都能够找到对应…… 徐源的诗歌有着深厚的人民性,关切民生,反应民间生活,突出正义主张,求实公正,叙事性地记录今天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诗歌的良知在诗句间吐露,诗性气息开阖,个性特立。诗人在受到生存之痛触击时,吟咏成诗,情感跌宕,轰鸣尖锐,悲悯深刻。在诗歌光芒的笼罩下,徐源可以在一个针孔里安居乐业,也可以把一个高原安放在心中。徐源讷于言而敏于行。他的诗性,他的语言,他的正义,他的关切生命与生活的忠厚,他凝望家园的神情,他守望乡土的公心,他关乎人类生存环境的赤诚等,全都在大脑的沟徊里流转,越过嘴唇的厚度,凝结为诗句,直逼人类灵魂,忧患磅礴,不容躲避。徐源的诗歌里绝无一己小我的悲欢。他穿过人群,穿过人群里走动着的痛和悲。他把生命疾苦与困惑的同源事物搂在怀中,焐焙烘烤,写出的诗句带着热度带着体温带着血液里的无疆深情。徐源形体清瘦,宛如造物主蓄意捏造的一个为诗歌而生的灵魂。他的沉默成就了他内心的激烈,他用紧闭的双唇屏蔽掉一切外在的吵嚷,无时不再解读自然、社会、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和文明的大书,思索的当下性决定徐源诗歌的时代气息……——(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颜若水年龄大小与诗歌创作成就并不存在直接关联。不少年龄较大的,创作实绩平平,而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徐源,近年来却表现不凡,在诗坛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力。徐源何以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徐源的诗歌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徐源的诗歌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正是这两大特征支撑起了徐源诗歌的崭新楼宇……——(贵州诗人)睁眠在徐源的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之辽远与内心之冷寂理所当然的得以具体呈现。他倾叙时的伸张自如,缓慢而克制,对生命意识、空茫中的自我觉醒,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艰难的探索。悲悯情怀无法躲避,它可以像一个久居深山的独行者,散发出草木气味;也可以像叩问大地之心的高原赤子,把自己置身于时光中的永恒,一再让我们看到逼近村庄的那个背影。徐源以细致的语言,和独特的抒情方式告诉我们,卑微的事物也是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他每一次的驻足与仰望,都不愿被风沙或迷雾所遮蔽。这是他诗歌的可贵品质。——(陕西诗人)王琪徐源的诗张力十足,意象密集而空灵,节奏感强烈。他以敏锐的洞察力,精湛、独特的语言及叙述风格向我们展现了汉语诗歌的美感及表现力。他朴实而饱满的诗句,别出心裁而贴近生活、生命的切入角度,无一不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贵州诗人)陈德根印象中的徐源,一个从贵州遥远的纳雍小县城走出来的瘦弱书生,瘦弱教书匠,一介士子的风度。在27届青春诗会上海同济大学的诗歌朗诵会上,他倔强而富有个性的说到自己民族的尊严:那是一个毅然坚守自己“穿青”习俗的民族,一个还未被界定的民族,而他把这唯一的宣言和声音带到了北京,带到了上海。这一点让我震撼。而让我更震撼的是,他最近邮寄来的西部诗抄,凝练,朴实,悄悄掩带着故乡的天地自然,万物生灵。作品以雄浑的西部背景为主色调,描述家园、生活、尘世。他驾驭着内在的大象,驰骋在万物之上,他是唯一的穿青人,他带着自己的民族自尊在奔跑,他带着父老乡亲们的意愿在奔跑,他带着自己无处安放的灵魂在奔跑。这是一次精神意义的胜利回归,而他是那个唯一而浩瀚的书写者。——(甘肃诗人)万小雪如果说民族诗人的称呼是一顶桂冠的话,我希望将它戴在徐源头上,这个看似瘦弱然而在文字里写尽灵魂力量的男孩子。我是从他的《自序贴》认识他的。他在《自序贴》的创作谈中说:我不知道这种怀旧是否有意义,但它确实存在,且让我在平静的日子里产生一种不安感……。徐源对诗歌有着非常成熟的理解,有着天生的才华,他在《穿青人(组诗)》第一部归壤诗的题记中所写:在月亮升起之前,我们必须回到这个黑色的小村子里。那种生命不可言说的苍凉和神秘全被他说中。我一直希望中国的每一位民族诗人,都能像诺贝尔的几个民族诗人一样,热爱他的人民、国家、土地,我希望徐源是这样一位诗人。——(江苏诗人)苏宁“西部”组诗的创作者以其诗性的独具慧眼,审视着他铠甲坚硬的、铁色的大山家园,哀悯着它的贫穷、落后、艰困生活,触摸着它的深度疼痛和饱受伤害;并以其热烈的抒情意志和对故土的痛苦爱恋将现实层面的家园幻化为奔跑的大山、做梦的岩石、背水的村庄、坚硬的泪滴、神秘祭祀般的农事、灼痛土地的铁水般的汗水……极具张力、仍怀理想,诗人浪漫的精神气质接淋漓地气而涨溢,而穿透家园世代的如石冥顽,使它敞开、透亮,使它锋利、灼热,使它如梦方醒、触手可及。当然,抒情诗人若能再配备深刻的哲思就更有力度了。——(《诗刊》编辑、诗人、博士后)赵四在当下粗鄙、矫情、梦呓般远离生命存在的诗歌现场,这些从骨髓汹涌而来的汉字,这些刻在骨头之上的诗句,以其潜藏的高原的地域特质和隐秘风骨,喧响高原之巅存在的纹理和生命的尊严,为当下麻木、庸俗、无序的诗歌现场,为贵州这片陡峭奇绝的土地带来本真生命暗涌的密码和高原的神谕……——(贵州诗人)南鸥徐源,男,1984年生于贵州省纳雍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作散见《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扬子江》诗刊、《诗潮》、《绿风》诗刊、《阳光》、《山花》、《山东文学》、《青春》、《延河》、《散文诗》等,并入选多种年度选本。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七届“青春诗会”, 获《中国报告文学》首届中国文学创作新人奖,贵州省委宣传部第二届专业文艺奖,贵州省作协第一、二届“尹珍诗歌奖”,毕节市政府首届“乌蒙文艺奖”等。著有诗集《一梦经年》、《颂词》,散文诗集《阳光里的第七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