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丰义, 秦彬
分类:历史, 文化
字数:170300字
ISBM:9787549543434
价格:¥12.00
出版社:
提供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
提供方简介:为了人与书的相遇。 我们是一个有故事的出版社,也是一个创造故事的出版社。《思考中医》《极简欧洲史》《被禁锢的头脑》……我们出版了无数思考的好书。
图书简介:1938年,广州、武汉沦陷前夕,随着中日战争局势的变化,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全国各类机构、机关战略大转移。在这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下、西迁大转移中,桂林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短期内相继会聚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热血青年和文化人。一时间“文人荟萃,文化繁荣”的桂林成为当时国统区著名的进步文化中心,被誉为战时“文化城”,城市人口也从抗战之前的六七万人猛然增至50多万人。桂林成为抗日的大后方。从1938年10月至1944年9月的6年多时间里,在桂林“八办”的领导和引导下,在桂的进步文化团体和文艺团体达到了100余个。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救亡运动。当时许多文化名人聚集桂林,已远胜于武汉国民政府第三厅的“名流内阁”。先后到桂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文化界人士,比较知名的就有1000多人,其中较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音乐家、科学家、画家、教授、学者等多达200多人,如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何香凝、田汉、夏衍、艾青、欧阳予倩、胡愈之、范长江、徐悲鸿、李四光、高士其、梁漱溟、马君武、陶行知等等。他们的到来,给桂林增添了光彩,桂林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为抗战呐喊、讴歌,并在桂林创造了一个个文化奇迹,最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桂林的抗日活动不仅具有全国性,而且还具有国际性特点。当时聚集在桂林的除国内文人外,还有一批国际反法西斯文化战士,他们积极从事中国的抗战宣传、新闻报道和国际反法西斯文化活动,这使桂林抗战“文化城”在人员结构上有了浓厚的国际性色彩。当时聚集在桂林的有隐藏在八路军办事处的,八路军上等兵身份做掩护的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胡志明,化名胡光,担任“八办”救亡室名誉主任,积极从事国际反法西斯文化宣传和越南民族解放运动。,苏联电影记者卡尔曼,朝鲜的李斗山及义勇队,缅甸华侨义勇工程队,日本在华人民反战同盟西南支部及负责人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美国著名作家爱泼斯坦、史沫特莱,著名戏剧评论家爱金生,德国作家王安娜,英国神甫赖贻恩,等等。同时,还成立有中苏文化友好协会,中越文化工作同志会,国际反侵略协会等中外文化交流机构。此外,苏联空军翱翔于桂林上空,援华苏联军事顾问进驻桂林;以美国陈纳德将军为首组建的著名援华空军飞虎队驻扎临桂秧塘机场,在桂林上空与日寇鏖战。因此,桂林的抗战和“文化城”运动不仅震撼全国,而且影响世界。丰富的史实、生动感人的内容是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展示桂林深厚文化底蕴和彰显桂林人民爱国人文精神的重要资源。在1938-1944年这6年多的时间里,那么多文化名人在桂林生活、战斗过,他们的生活轶事、传奇经历都是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如观音山下何香凝怒斥蒋介石10万元支票诱惑,拒绝去重庆,而宁愿“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的故事在当时的桂林山城传为佳话;柳亚子穷困潦倒却傲骨风霜、坚持正义,在丽君路租住屋写下了诙谐自嘲的对联,让人感慨万千;茅盾把别人让出的简易厨房当住房,在那张一头放置油盐酱醋,另一头进行写作的破桌子上迸发了他一生从未有过的创作激情;李克农领导八路军战士智斗特务,巧妙摆脱敌特的盯梢与跟踪,确保各种情报信息畅通无阻的故事引人称奇,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感兴趣的桂林红色旅游的亮点与焦点。此外,由于桂林的抗日活动尤其是文化抗战对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具有特殊作用,所以桂林的抗战文化与文化遗存又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意义,有着较高的历史地位和巨大的社会影响,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这些都是桂林实施文化立市的深厚底蕴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同时,广大文化人艰苦卓绝、坚持抗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也折射出桂林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大爱、包容、热情互助、团结向上”的抗战精神,这正是当今人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和应有的精神品质。本书主要通过记述一些鲜为人知而又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故事,配以珍贵的历史照片、插图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准确、客观地呈现桂林抗战时期“文化城”里的真实历史景象和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力图达到趣味性、故事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目的。同时,本书以故事性描述为主,兼顾介绍抗战史实,做到寓教于乐、通俗易懂。这种趣味性、故事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本书成为一本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都比较适合阅读的书籍。其突出的故事性和知识性,也将使得本书会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所以此书也可作为本地中小学生的历史知识、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辅助教材。文丰义1965年6月生于广西桂林市灌阳县,1986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学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桂林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先后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南京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出版著作《礼品与风俗》、《血铸的丰碑:中国抗战文化》、《抗战丰碑: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抗战救亡的壮丽史诗:桂林抗战文化城》等8部,编著、主编《抗战遗踪:广西抗战文化遗产集》、《丰碑:桂林抗战纪实文物史料集》、《全国第五届八路军、新四军学术研讨会文集》等7部;在《中国博物馆》、《文物工作》、《烈士与纪念馆研究》、《抗战文化研究》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入选《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中国百科学者传略》等辞典。秦彬1962年2月生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1983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馆长、文博馆员。主要工作经历:1983年7月至1987年5月于桂林市桂剧团工作;1987年5月至1995年8月于桂林市靖江王陵文物管理所任副所长;1995年8月至2010年9月于桂林市文物工作队任副队长、书记;2010年9月任八路军桂林办事纪念馆副书记、副馆长;2011年8月任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