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洛琳·汉斯伯里
分类:戏剧曲艺
字数:63404字
ISBM:
价格:¥5.27
出版社:
提供方:译言·古登堡计划
提供方简介:译言·古登堡计划是一个长期的、多语种的、开放的协作翻译项目。我们旨在通过众多译者的协作,翻译和出版已进入公共领域的外文经典作品,让经典在中文世界重生。 官网:http://g.yeeyan.org/
图书简介:杨格一家五口生活在美国芝加哥贫民区,杨格夫人即将获得一笔已逝丈夫的保险金。对于杨格一家来说,这难得的一万美金为他们单调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杨格夫人希望借此机会为家人购置一栋花园房,儿子沃特希望拿这笔钱来和朋友投资开酒馆,女儿贝妮莎要指着这笔钱念医学院,实现自己的医生梦。经过矛盾和多方的考虑,杨格夫人最终拿出一部分准备为贝妮莎付学费,一部分付了房子的定金,剩下的都交由沃特用来做生意,但命运并没有就此眷顾这个饱受压迫的黑人家庭,就在搬家这天,沃特得知朋友卷走了自己的钱,并且消失了,而这笔钱里包括了贝妮莎的学费。这一次,杨格一家究竟会作何反应?他们又能否顺利渡过难关,和睦如初呢?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饱含着美国梦,洋溢着黑人生活气息的剧作,其朴实而真挚的对白描绘了人与人之间弥足珍贵的情感。《阳光下的葡萄干》是洛琳·汉斯伯里的首部戏剧作品,也是最具重要意义的一部作品,剧名取自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的诗《哈莱姆(一个延期的梦)》(Harlem (A Dream Deferred))。作者以反黑人歧视运动为背景,将怀揣着梦想定居美国的黑人杨格一家比作了在残酷的日光下曝晒的葡萄干,描述了他们在种族歧视的社会漩涡中相互扶持、坚守梦想的故事。洛琳·汉斯伯里(Lorraine Hansberry,1930-1965)生于芝加哥,非裔美国人,在家里四个孩子中年纪最小。尽管她的父母很富裕,但是根据芝加哥的法律,他们一家只能被迫住在南区的贫民区。1953年,她与剧作家罗伯特·涅米洛夫(Robert Nemiroff)喜结连理,婚后,她便开始全职创作戏剧。《阳光下的葡萄干》是她完成的第一部作品,并靠着她朋友筹集的资金于1959年在百老汇上演。该剧由当时还鲜为人知的西德尼·波蒂埃(Sidney Poitier)饰演沃特·李·杨格,立刻大获成功。汉斯伯里由此成为第一位荣获纽约戏剧评论家协会奖(New York 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的黑人剧作家,鉴于她的性别和种族,这是美国戏剧界里程碑式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初,汉斯伯里开始借助自己作为一名成功剧作家的声望来拥护民权运动,为此创作了影像集《民权运动:记录争取平等的历程》(The Movement: Documentary of a Struggle for Equality,1964年),意在支持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Student Nonviolent Coordinating Committee,SNCC)。由于罹患癌症,她另外只完成了一部长篇剧作——《西德尼·布鲁斯坦窗上的标帜》(The Sign in Sidney Brustein's Window),该剧于1964年上演,三个月后,汉斯伯里便不幸离世。1972年,涅米罗夫为她编纂了一部短剧集——《那些黑人:洛琳·汉斯伯里最新戏剧集》(Les Blancs: The Collected Last Plays of Lorraine Hansberry),并制作了一部音乐剧版的《阳光下的葡萄干》,荣获托尼奖。